除了吃饭睡觉打豆豆,很多人还有一个爱好,就是掏耳朵,双手好像比较可以不受自己控制,无聊的时候就不停地给耳朵“大扫除”。
耳屎其实是耳朵的“保安大哥”,而且敬职敬业。你不知道,其实它暗中帮你们“拒绝”了很多不速之客。比如说头发茬儿、水、小虫子、灰尘等。所以不要总是频繁的去找它“麻烦”。
医生表示:频繁掏耳朵实属多此一举,因为耳屎自己会“溜走”!在我们说话、吃饭、打呵欠时,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,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,自动被排出。
耳朵不能随便掏,频繁掏耳朵危害大:
1、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,让耳朵越掏越痒
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,掏耳朵时容易把皮肤划伤,细菌还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。你拿掏耳勺或者棉签棒在耳朵里动来动去时,还可能会把细菌挤入毛囊、皮脂腺管,引发炎症、流水,严重者还会发生外耳道疖肿。尤其是洗头洗澡、游泳时,由于出汗多、耳内潮湿,感染的机会就比较大。
2、耳屎越掏越多!
如果经常掏耳朵、刺激外耳道皮肤,使皮肤淤血,增加耳道皮肤的新陈代谢,造成耳屎分泌增多。
3、手千万别抖,小心刺伤鼓膜!
如果用棉签棒、挖耳勺等工具掏的正嗨的时候,自己突然紧张手抖了一下,或者被哪个熊孩子不小心碰了胳膊,鼓膜捅破了,那事情就麻烦了。
尤其是在给孩子掏耳朵时,如果孩子突然挣扎或因为外耳道受刺激出现了咳嗽反射,这种意外就比较容易发生。因此,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,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,或误进杂物,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处理,父母比较好不要擅自处理。
4、掏耳朵还会让你“嗡嗡”耳鸣
大块的耳屎很容易在掏的时候被捣碎,耳屎碎片如果落到外耳道深部,粘在鼓膜上,就容易引起“嗡嗡”耳鸣,让人感觉很不舒服。
如何清理耳朵?
正常情况下不必频繁的清理耳朵,成年人耳内的耵聍很少,当人咀嚼、说话及张闭口时,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壁,形成外耳道结构的特定蠕动样变形运动,从而将耵聍排出,因此一般是不需要掏耳朵的。